液晶电视的光来自于LED背光,早期液晶电视的整个背光保持同一亮度,然而液晶面板本身的对比度不高,即便是对比度比较出色的VA面板,也只有5000:1。
在亮度需求不高的SDR时代,假设一台电视白色亮度为300nit,其黑色亮度大约是300/5000=0.06nit,也不算太差。
但当亮度需求提升到1000nit,此时相同对比度下液晶电视的黑色亮度就会提升到0.2nit,这对于人眼的黑色而言太亮了,对于黑色画面的表现极为不利。
因此全阵列分区背光应运而生,它把整个屏幕像棋盘一样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开控制背光LED的亮度,这样可以让画面的黑色部分看起来更黑。
而分区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图像边缘发亮面积(俗称光晕)的大小,灯珠越小、分区数量越多,效果越好。
然而分区数量的增加会遇到极限,我们拿手电筒来做个演示,手电筒照在纸上的光斑在距离为0时最小,照射面积却也只能时和手电筒一般大,要想获得更小的照射面积,则需要缩小手电筒的尺寸。
普通液晶电视的LED灯珠尺寸比较大,因此分区很难做多,这时就需要MiniLED登场了。
标签: 全阵列分区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