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动态 > 科普知识 > 正文

广州日报: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

天河沙东街云龙苑小区的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机关举办专题学习,推进垃圾分类。

施行垃圾分类之后的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村容村貌变化很大。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机团单位里垃圾分类氛围浓郁,分类投放成新时尚;全市范围的某连锁餐厅已全面铺开强制垃圾分类,统一收运、统一处置;过去的脏乱小村,因为垃圾分类实现村容村貌的“华丽转身”……推动垃圾分类,离不开大家的参与。

未来,广州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不懈努力,让全社会多行业共同参与其中。而每一位市民也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努力让美丽花城更干净、更整洁。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推动垃圾分类广州再出发

2018年,广州出台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广州要在全面提高分类精细化智慧化上继续发力。

垃圾分类要更大决心:中心城区的居住小区(社区)垃圾分类要全覆盖,其余5区物业居住小区(社区) 垃圾分类要全覆盖;

提面扩质要有效发力:50%行政村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6个整区和其余5个区22条街道整街要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广州大学城8所高校、龙洞大学城16所高校要实现精准分类……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全链条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在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垃圾分类从每个人做起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施行一周年,作为制定出全国第一部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机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如何从自身做起完善垃圾分类?

据了解,早于《条例》施行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制定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让“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墙上标语,变成一种行动自觉。如今,机关内部生活垃圾分类井然有序,许多变化正在发生。

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不同的场景下,摆放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户外摆放着定时投放的分类垃圾箱,楼层内有四种颜色的垃圾桶,按“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区分。看得出来,垃圾桶经常冲洗拭擦,整体比较干净。桶内分类基本正确,“可回收物”装得较多,都是纸张、塑料瓶等。

午餐时分,工作人员就餐后排着队将垃圾分类投放,差不多经过7个步骤——筷子、汤匙、托盘和汤碗有各自放置的地方,在“餐厨垃圾”桶内倒掉食物残渣后,一次性饭盒和污染纸张要放在“其他垃圾”桶,牛奶盒和可乐瓶等要放在“可回收物”桶。整个过程无人引导。

“垃圾桶里面都是分好类的,不好意思丢错垃圾进去,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不会丢错了。”一位受访的工作人员说。而一位经常来人大开会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说,在这里会习惯性地检查“有没有丢错”,所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很重要。

据了解,市人大常委会为了在机关内部建立健全机关垃圾分类常态化工作机制,成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除了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还在许多“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严格遵照市的垃圾分类标准执行,使生活垃圾分类达到全覆盖。

机关建立了垃圾分类台账,规范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和分类,平时联系市、区、街道等垃圾分类主管部门上门指导。统一回收可回收物时,会做好品种与数量记录。对于需要分类收运的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会委托辖区城管环卫部门组织分类收运。

做好垃圾分类,另一个目的是要减少各类资源的浪费,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因此也要鼓励大家自觉分类,把资源化的垃圾分离出来并回收。在日常办公方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实施纸张双面打印,提倡重复使用。同时,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号召,减少餐厨垃圾产生。

垃圾分类教育:

知识普及走进暑假亲子活动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关系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制作了H5动画,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事务中心党支部还在办公楼内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互动宣传及岗位练兵活动。通过现场投放、登记台账和分类清运等三个场景的表演,加深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垃圾分类,也要从娃娃抓起。常委会机关事务中心党支部还组织过一次以此为主题的暑假亲子活动。让参加活动的20多名3-12岁儿童,按生活垃圾分类的标识颜色,收集相应的生活垃圾和照片。活动当日,孩子们用收集的“垃圾”分组合作完成“垃圾分类机器人”作品,设计主题为生活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孩子们对该活动兴趣浓厚,人人都积极发挥想象力,在活动中增强了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把这一好习惯带回家,传播给每个家庭成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沙东街云龙苑小区:

垃圾分类可赚积分

在天河区有一个小区,已实行垃圾分类超过6年。去年该小区产生垃圾总量为471.2吨,其中收集餐厨垃圾就达94.8吨,可回收物达71.35吨。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6%以上。这个小区就是沙东街云龙苑小区。

天河区沙东街云龙苑小区位于广州大道北江园街128号,小区毗邻白云山麓,内有建筑楼房29栋,居住着580户家庭,2100余名居民,其中出租房180户。

“还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时,小区里的垃圾就丢在垃圾收集点,不仅丢得乱七八糟,而且很臭,我们很多居民都受不了。”居民程小姐已在小区住了10年,她见证了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的变迁。

尤其是近两年来,让程小姐感触特别深。“以前我婆婆都喜欢将家里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然后再送到附近的垃圾回收站去卖;我让她不要收集了,她又舍不得。现在小区里有了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设备就好多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垃圾换钱。”程小姐说。

“智能”垃圾桶:助推居民形成垃圾分类意识

2017年,云龙苑小区首次将智能设备引入小区,实现了扫描二维码即可投放并可积分兑换成现金。程小姐的婆婆使用的就是这一款应用。

记者发现,通过这款名为纳吉岛的智能设备,居民们只需扫码登录,然后将废品丢入各个分类的箱中,即可实时称重并积分,而该积分可按照1:1的比例直接兑换成现金提现到个人微信账号。如果不想提现,则可以在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上直接兑换成商品。

在该小区,该智能设备配置了十多个桶,分别回收纸张、塑料瓶、一般塑料、玻璃、小家电、铁制品、铝制品等,设备旁还写着参考价格。“价格是根据市场价变化的,会在手机端显示出来。”负责回收的工作人员杨长雄告诉记者,为了让回收变得更省人力,这里也采用了定时定点投放的模式:每周一、三、五的早上7时至9时和晚上7时至9时,这里将准时开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

垃圾分类2年 村美了人变了

循着一条马路驶进碧潭村,映入眼前的是潭水、绿树和整洁村屋街道。两年多之前,大部分村民怎么也没预料到,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从曾经的处处邋遢到如今的公园景色,不少村民已将垃圾分类和村落的卫生保洁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颇为自豪。

如今,垃圾分类已是大家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但碧潭村党支部书记赵景枝回忆道,“对于村民来说,要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不容易,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值了。”从完善设施、宣传教育到村民发力、村容变化……碧潭村探索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

2017年,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成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现在卫生环境好很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赵卫波是村里的老街坊,在碧潭村生活多年。他回忆道,以前的碧潭村无论是池塘还是街道抑或是家门口,处处都可以扔垃圾,就等土地来“降解”。“垃圾分类是一个十分陌生的理念。”他说。

“可是现在,有现成的分类桶在家门口,再加上农村的垃圾并不复杂,很容易就可以分类了。”赵卫波说,在碧潭村,家里进行了分类后,每天早上8点便会有环卫人员进行分类收集。

不仅如此,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后不久,碧潭村还开始了家家户户的卫生评比活动,设立村户荣辱榜,“5分是一条合格线,包括垃圾分类和卫生环境的评比,大多数人都很积极参与评比。”

因为这样的宣传和鼓励,如今村里311户家庭房屋门前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都布置了分类垃圾桶,且还配备了钳子。“不少有意识的村民看到周边有垃圾也会用钳子分类钳至垃圾桶。”如今,对赵卫波和大多数村民来说,垃圾分类就如同新的生活习惯,“不分类反而不自在”。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村道很少看到垃圾的影子,“谁如果想随意扔垃圾,可能都会被附近的人以异样的目光看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垃圾分类宣传

村头“大喇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乡村做垃圾分类,首先得让村民形成垃圾处理的意识。”赵景枝告诉记者,“卫生评比让大家更有动力了,但前提是让大家认可分类。”他还记得,2016年以前,进村得踩着鸡屎走进去,处处都不好看,曾经的碧潭村村民并没有意识到垃圾对村子环境的影响。

然而,碧潭村的“小”成了开展垃圾分类的一大优势。记者观察发现,碧潭村仅311户人。自碧潭村成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其村委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党员以及市政管理所工作人员开始了长期的走村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市政所负责人阮志坚告诉记者,“当时碧潭村对家家户户都派发垃圾宣传单和小册子,解答村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垃圾分类难点,增进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光是走访入户还不够,碧潭村还利用村广播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经常通过广播分享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倡导每一个户人“认真搞好个人和家庭卫生”。

“碧潭村至少派发了宣传单张700份,喷绘墙画不下5幅,村里到处可以看见垃圾分类的标语。”赵景枝分享道,“后来碧潭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不间断地宣传正逐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据了解,如今碧潭村的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大型快餐连锁品牌:

携手服务商统一收运处置

饮料倒入1号投放口、汉堡等剩余食物倒入2号投放口、饮料杯及包装纸等倒入3号投放口,一盘剩余垃圾通过简单三步进行了分类投放。如今,餐饮企业纷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记者实地走访麦当劳餐厅,了解餐饮垃圾分类情况。

位于棠下的一家麦当劳餐厅,记者观察到,餐厅内放置了两个分类垃圾桶,在桶的正上方设有2个餐厨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骨骼内脏、菜梗菜叶、果皮、茶叶渣、残枝落叶、剩菜剩饭。其中,左侧1号投放口注明“倒出饮料”、右侧2号投放口注明“放入剩食”。而在分类垃圾桶的前侧设有3号其他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污染纸张、一次性餐具。

投放垃圾时,店员首先会打开饮料杯盖,将残余饮料和冰块倒入1号投放口,之后将吃剩的食物与包装纸分开,食物投入2号投放口,饮料杯及包装纸投入3号投放口。

据餐厅员工介绍,该分类垃圾桶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市民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在麦当劳这样的公共场所进行垃圾分类,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值得点赞!”

餐饮业:将推动行业全流程分类处理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内地已开设超过3000家麦当劳餐厅,其中广州有240家。据广东三元麦当劳副总经理黄钻介绍,广东市场近400家麦当劳餐厅与有资质的垃圾服务商开展合作,执行统一收运垃圾,统一处置。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广州将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完善全流程管理,树立餐饮店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处理理念,先源头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再无害化处理。“餐饮行业是推行垃圾分类强制制度的重要机构,麦当劳也是垃圾分类教育的好场所,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传播体系,为其他快餐连锁企业的垃圾分类提供示范引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楚涵)

标签: 广州 城乡 垃圾分类

推荐DIY文章
性能旗舰一加 10 Pro首销战报出炉 1秒破亿
一加 10 Pro重磅发布,最强性能旗舰10至名归
千万销量千家售后 一加多触点布局国内市场
科技加持,未来已来,“头号玩家”不再是科幻
一加 10 Pro发布在即,性能屏幕影像全方位提升
一加中国区新任总裁李杰 :做好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器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