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动态 > 科技前沿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成功解除自然光合作用中光抑制 更深层解决光饱和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王旺银等提出非生物方式电子引流策略。

利用人工电子梭导出微藻光合系统内的电子,有效解除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并将导出的电子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资料显示,自然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合成,即在太阳光作用下合成各种生物质。

太阳能对光合作用是必需的,但在自然光合作用过程中并不是光越强越好,植物在光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光饱和点)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不再接收更多的光,该现象被称为光抑制。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向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培养液中添加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显著增强了蛋白核小球藻在强光下的光系统 II 光合放氧能力。

标签: 光合作用 光抑制

推荐DIY文章
性能旗舰一加 10 Pro首销战报出炉 1秒破亿
一加 10 Pro重磅发布,最强性能旗舰10至名归
千万销量千家售后 一加多触点布局国内市场
科技加持,未来已来,“头号玩家”不再是科幻
一加 10 Pro发布在即,性能屏幕影像全方位提升
一加中国区新任总裁李杰 :做好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器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