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收到了一家企业的感谢信:在一款新型骨科植入物的研发生产中,创新中心利用金属材料进行3D打印定制化生产,为企业缩短了2至3个月的研发周期。
事实上,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两年来已实现10余种增材制造材料国产化,推动3D打印在更多领域规模化应用。
3D打印(增材制造)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在航空航天、首饰等多个领域中获得批量化应用,从发动机燃油喷嘴、叶片、随形冷却模具、骨科植入物到笔筒、台灯,都能够在3D打印机下实现快速成型。而用于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被称为3D打印机的“墨盒”,是影响金属3D打印过程的基础和关键。
2019年,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落户经开区之初,就成立了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目前,在知识产权方面,创新中心已申报涵盖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制粉技术、制粉装备等领域的5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5项。今年初又布局快80项专利,让3D打印应用的主流材料快速在北京经开区实现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