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设计无声地震探测系统 预警更精确

2月3日,成都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好在无人员伤亡,民众情绪稳定。我们不得不感叹,在天灾面前人类总是如此渺小和脆弱。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尝试着预测地震的新方法。2018年8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部门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建立了一个AI模型,可以预测大地震一年后发生余震的位置。2019年3月,加州理工大学使用英伟达的GPU,开发了一种智能的地震预警AI系统,据称可在几秒内发出警报。

众所周知,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为了能够更准确的预测大地震,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日本海岸警卫队开发了用于监测海底无声地震的系统。无声地震,即不产生震动或摇晃的慢滑事件。

该创新监测系统将卫星数据和海岸警卫队研究船收集的数据整合到名为“全球导航卫星-声波测距”的系统中(GNSS-A)。

卫星用于监测海表运动,同时海岸警卫队的研究船可以使用声波测距系统监测海底地壳变形,该系统能够追踪到两英寸的地壳细微变化。

研究人员使用GNSS-A系统在2006到2018年间距日本南部海岸约30英里的南海海槽区域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沿海槽有七处不同位置发生过多次的慢滑事件,尺度在2到3英寸不等。

这些慢滑事件是由两块构造板块相对移动产生的,但移动不会产生可被探测到的震动。

这一现象在地表以下40英里处是比较常见的。

而滑移最常见的区域是地心附近,因为地心处构造板块被岩浆加热,柔韧性增强,导致板块相对滑动时不会产生即时的影响。

虽然大量的慢滑事件与大地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但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收集的新数据能够帮助弥补这一认知空白。

东京大学的横天祐介博士表示,这些区域之间的特征差异可能与不同区域地震的历史情况有关,并导致了不同的摩擦条件。

详细了解摩擦条件及它们如何与大型逆冲区地震事件产生时空关系对于实现准确的地震模拟十分必要。

因此,研究在日本南海海槽新发现的慢滑事件将有助于防灾和备灾。

一些人推测,2011年摧毁日本的海啸及后续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可能与多次慢滑事件相关。

去年中国南华早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2011年大地震前夕,受慢滑现象影响约有20条死带鱼漂浮在海面上。

但带鱼是一种体型长、呈银色的深海鱼类,主要生活在大约3000英尺的深度,极少出现在海面。

海底构造板块之间压力在积聚的过程中,会释放负电荷。

有理论表明当地壳出现慢滑现象时会释放负电荷,这会导致如带鱼一类的鱼类死亡。

推荐DIY文章
HKC惠科新推MiniLED显示器 将用上FastVA面板 分辨率更高
消息称索尼A7R5旗舰新品将采用最新像素偏移技术 拍摄更快
SurfaceDuo2进一步支持BSP与UEFI 且运行状态正常且稳定
联想拯救者刃系列最新款台式机将在今晚亮相 全新处理器可期
CFexpressTypeA存储卡增加320GB版本 售价预测可达六千元
极空间双盘位 1499元包邮-世界观天下
精彩新闻

超前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