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约27%企业突击入股 可能面临三年锁定期

2019-04-17 16:09:10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上证报统计,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的79家企业中,有21家企业在过去半年内有过外部投资机构入股,占比约27%。

科创板受理阵营不断扩容,财富列车的鸣笛声似已拉响。部分投资机构,有幸搭上了最后一班车。

据上证报统计,截至4月16日晚间,已有79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其中有21家企业在过去半年内有过外部投资机构入股,占比约27%。

不过,即便企业顺利上市,在市场询价模式下,有一年或三年锁定期的突击入股者能否完成真金白银的变现,依旧充满悬念。

最快15天火速上车

以企业申报IPO前6个月作为起算时点,这段时间内入股被外界称为突击入股。

作为第一家获受理的申报企业,晶晨股份的招股书格外引人关注。其招股书甫一披露,眼尖的人就已发现,晶晨股份最近一年新增了9名股东,其中包括裕隆投资、尚颀增富,以及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People Better等多家投资机构。

2018年11月,晶晨股份大股东将持有的1299.75万股(占总股本的3.51%)转让给People Better,每股价格为1.93美元。由此估算,晶晨股份当时估值达7.15亿美元。若按华胥产投去年12月受让晶晨股份时的价格计算,晶晨股份的市值已涨至62亿元。在此次上市申报中,晶晨股份选择了第四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

在突击入股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点的把握颇显微妙。福建福光3月28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最近一年新增了1名自然人股东、2名机构股东远致富海和福州创投,后两者的入股时间仅显示为2019年3月,具体日期没有透露。

相较于福建福光对突击入股时间的含糊其辞,方邦电子则明确得多,也向市场展示了投资机构抢筹科创板“种子选手”的最快速度。

4月10日,方邦电子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翻看公司招股书可见,就在招股书披露前15天,即今年3月26日,小米基金以5000万元的总价格受让方邦电子3.33%股份,此次突击入股让小米基金成功跻身方邦电子十大股东之列。估算得出,方邦电子此时估值已逾15亿元。在招股书中,公司选择的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的第一套上市标准。

紫晶存储也很“抢手”。招股书显示,2018年11月,紫晶存储增资引入达晨创通、东证汉德、东证夏德、远致富海等7名投资者,每股增资价格为9.665元,公司表示,此轮增资按照投后13.8亿元估值定价。

谁在突击入股?

面对突击入股的搭车机会,无论什么咖位的投资机构,似乎很难不动心。

2018年12月,国投创合出资800万元,突击拿下睿创微纳2.08%股权。经查询,国投创合背后的实控人,正是有着“金融国资委”之称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国资旗下的深创投也在2018年间突击入股睿创微纳,合计持有后者5.63%股份。

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突击入股之外,知名投资机构也“不甘落后”。

2018年11月,达晨创通通过股权转让,成为安博通第十大股东。就在同一个月,达晨创通还突击入股了另一家申请科创板的公司——紫晶存储。据查,达晨创通由达晨财智担任普通合伙人,达晨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投资机构之一。

同样是去年11月,因看好热景生物,高特佳睿安以2673万元受让热景生物138.54万股。高特佳睿安的全称为诸暨高特佳睿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背后是专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知名投资机构高特佳投资集团。

突击入股的投资方中还有产业资本的身影。比如,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创新于2018年10月突击入股明星公司优刻得。2018年底,英特尔投资通过增资入股澜起科技,持有后者1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同时,英特尔投资在最近一年内还成为另一家制造业企业乐鑫科技的新增股东。

在这些突击入股的例子中,“小米系”投资机构表现十分抢眼。除了前文提到的People Better突击入股晶晨股份,小米基金突击入股方邦电子外,2019年1月、2月,湖北小米长江财富基金合资企业曾两度突击入股创鑫激光。

此外,还有红杉智盛、广发乾和等7名投资机构于去年11月入股博瑞生物。

买到即是赚到?

放眼资本市场,突击入股的情况并不鲜见。市场人士表示,最近数年Pre-IPO项目不再火爆,其中一个原因是突击入股时,标的资产的估值偏高了。尤其是到海外上市的,很容易破发。“10年前,Pre-IPO是非常火爆的,机构抢着进入,那时候IPO太难了,只要能上市,都是大赚的。如今,科创板给人以比较高估值的预期,所以又刺激了突击入股的兴起。”

财经评论人皮海洲表示,在发行上市前突击入股的行为,通常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拟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客观上存在增资的要求;另一种是拟上市公司已达到上市的标准,在发行上市前提供“低价增资”的机会,更多属于“利益的让渡”。

通常来说,提前持有拟上市企业的股票,体现着股票持有人对于企业的良好预期,一旦企业成功上市并得到投资者的追捧,公司股价翻番、股东财富增值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也是上市造富神话得以实现的基本逻辑。不过,突击入股是否意味着“买到就是赚到”呢?

市场人士认为,这并非必然。“投资是市场行为,突击入股是正常的。”该人士表示,但突击入股者进场的时候,企业的估值往往比较高,等到上市并解禁,股价表现谁也无法预料。

根据现行规定,突击入股者可能面临较长的锁定期。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明确指出,申报前6个月内进行增资扩股的,新增股份的持有人应当承诺:新增股份自发行人完成增资扩股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之日起锁定3年。在申报前6个月内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处受让的股份,应比照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进行锁定,亦即上市后锁定3年。

这意味着,申报前6个月内突击入股的行为,将有可能面临长达三年的锁定期。比如,突击入股航天宏图的融御弘投资、突击入股福建福光的远致富海和福州创投、突击入股澜起科技的英特尔资本等,均承诺锁定期为36个月。

“科创板的定位摆在那里,不讲求盈利,而是更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特殊的询价模式、券商跟投、严格退市等机制都意味着,投资科创板企业的风险系数会更大。”市场人士表示,这也要求投资机构要有更强的定力和耐心,更偏向战略投资而非短线的财务投资。

部分获突击入股的科创板受理企业情况一览。(陈碧玉)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最新推送

推荐阅读